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信箱 >> 电子信箱发展 >> 正文 >> 正文

正午信箱163见到想买的花就马上去买界

来源:电子信箱 时间:2025/2/14
1正午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23岁了。最近在生活的空隙,我一直在努力回想那些影响我成为我的事情。从小到大,凡是陷入了窘境,我都会催眠式地不断告诉自己忘掉、忘掉。比如小学时独自坐公交想从前门下车,被司机斥责着赶到后门;比如阿姨给姐姐买了新衣服,给我试的时候我把头别过去偷偷掉眼泪;比如第一次在地铁遇到咸猪手不敢吭声。你看,我其实一件都没忘。吹久了空调会膝盖疼、午饭吃了冷面会涨肚、工作一天下来身体会僵硬,我猜种种迹象都在告诉我,我确实长大了一点,身体上,而我也确实从回想中更认识了自己一点儿,我讨厌一个人是因为从他身上看到了和自己相似的某点;十分喜欢和十分厌恶、接受和拒绝,有时是一码事;相比具体的身体感受,我对抽象的联系更敏感;还有我从来就是个想到什么不会立马去做的人。大二的暑假姥姥病重,那时我在一家小公司实习,傍晚下班时骑车路过一个卖荷花荷叶的流动摊位,闪过买花送给姥姥的念头,但是我直接骑走了,留下一闪但没消失的念头。想着下次再遇到时一定要去买朵花,姥姥一定很高兴,可惜再也没遇到过那个小摊位,半年后姥姥去世了。我偶尔会想起那天傍晚,真的好后悔啊。前些日子我和爸爸说年底我会辞职,我不反感奋斗,我只是不喜欢上班。有点厚脸皮是不是,哈哈。我觉得自己真幸运,毕业后搬到了舒服漂亮的新家,没有生活的压力,还得起蚂蚁花呗,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朋友和男朋友。昨晚有人祝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会努力的。对了,今天凌晨下了场大雨,就和我出生的那天一样。:)祝好想吃西红柿鸡蛋面的小王NOON回复:想吃西红柿鸡蛋面的小王,先祝你生日快乐。看你的信都有点嫉妒了,感觉你是真的很幸运。好听的话就不多说了,允许我说几句不太好听的。不断回想生活中的细节,回溯自我的形成,这当然没什么坏处,但我可不可以建议你,别仅仅停留在“回想”,是不是能够从你讨厌的那些人身上与自己相似的某点中,找到一些进步的空间呢?如果回想只是回想,那么持续的自我抚摸和确认实在没有什么意义。比如说,发现自己缺乏执行力,那么下一次见到想买的花,就马上去买,拿去送给你想送的人。让下一次回想时少一点后悔,你看好不好?你还很年轻,你信中的纯净和快乐让我感慨,实在不忍心去破坏。人都会长大的,愿你一直保留着这封信里的纯净。祝只要下雨就有伞。正午叶三2亲爱的正午,习惯性地写“见字如晤”,才发现打出来的字都是千篇一律的整容脸呢~嗯,我喜欢蓝墨水一字一句写在纸上的珍重,曾经写过一年的纸质信,最终像纪德《窄门》里变成一个自说自话的巨大幻影,裹挟着我无法呼吸,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时候的自己,一定好好抱抱她。往后这两年,我在人群中全然丧失表达欲,似乎是个坚韧可靠的工作狂,清晨挤上拥挤的地铁,小跑着与黄花夹竹桃、洁白杜英、火红凤凰木打招呼上班(哦这三种植物代表了我换的三份工作,好巧它们都是开着花迎接我),我见过这座城市好多个凌晨的样貌,我极害怕半夜一个人回家,但是我的帆布包里有我的全部——日记本和钢笔,如果我在这座没有边界的城市中出现意外,我的日记本会带我找到回家的路,就像《燕尾蝶》里面的固力果需要一个蝴蝶文身不让自己无名消亡一样,它们是我的利刃和盾牌。之前看到小黄的回信,说自己由一个爱哭、容易依恋,重感情,很害怕分离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冷静自主、善于理解、情感需求很低的成年人,当时觉得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而莫名心头一酸,这个自我保护面具怎么可能是真实的自己呢,人心那么复杂,复杂到大家没有耐心去靠近,大概是某些快乐来得很廉价,我们转身就能在吃鸡游戏、抖音视频、热点头条里面乐此不疲,仿佛与整个世界联结,有着万千种可能性,其实关掉手机,就堕入黑暗,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经历过的事在重新塑造我,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较为疏离的人,当你发现一段绝妙的文字或者某部极佳的电影,却不知道告诉谁,多可惜。最近在看唐诺的《尽头》,有一部分大概在说人的记忆只能留存我们经历的1/,就想起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写日记的情形:我固执地要把那一天我做的每一件事写入日记本,包括洗脸刷牙或者踩到的水洼,因为小小的我理解的日记就是要记录所有当下,不想被遗忘。“察觉到这一比一万两千七百九十二的无边黯黑力量,设法捕捉、取得、确信这些碎片回忆便变得必要且积极了,我们寄望它们是光的援军,用以驱逐黑暗、肯定世界的确实存在,以及我们自己确实的存在。”总想好好记住什么,我仍在写日记,而且最近买了一瓶崭新的蓝墨水,我非常有耐心地缓慢地填补生活的空白,或许等我将眼前一切涂成湛蓝,海面就会有星星闪现。8月来了,窗外下着倾盆大雨,也没关系,雨终究会停的,等到阳光洒下来,就去数一数街上明亮的水洼~祝好群星之中的阿基米德NOON回复:群星之中的阿基米德,你好。最近,我特别喜欢的作家F福赛斯又再版了一套书,我买完才发现,其中只有一本《黑色宣言》是我之前没有的。与福赛斯的其他长篇一样,《黑色宣言》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基础上虚构了主要人物和情节,虚实交织,读起来十分过瘾。其中让我特别感动的情节是,苏联解体前,书中的英国特工蒙克策反了四名苏联间谍,后来因为泄密,四名苏联间谍全部被克格勃逮捕,受尽折磨而死。其中一名在死前给蒙克写了一封信,信里这样写:“审讯结束后,我祈祷死去,就像我已经多次祈祷过那样。劳改营里有许多人自杀,但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坚持到我也许能够获得自由的那一天。现在你已经认不出我了,妻子柳德米拉和儿子尤里也认不出我了。我现在没了头发,没了牙齿,骨瘦如柴,伤痕累累,浑身发烧。我并不后悔我所做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肮脏的政权。或许现在我们的人民已经获得了自由。其中有我的妻子,我希望她快乐。还有我的儿子尤里,是你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感谢你为此做出的努力。再见了,朋友。”书里的蒙克“把信纸折叠起来,放在了旁边的小桌子上,双手抱住脑袋,像小孩一样痛哭起来”。后来他历尽艰险,终于亲手为这些死去的人报了仇。当然,我知道这是小说,是虚构。但是这段情节,这封信,让我特别难忘,反复读了好几遍。这其中有一些超越时间的,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人类情感,那是很真实的。你看,我不是正在把生活中一点微不足道的感动分享给你吗,陌生的朋友?不要怕被遗忘,你的阅读,你的感受和经历,最终都会成为你,只是这需要过程,需要将“当下”慢慢沉淀和消化吸收。更不要担心孤独,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都必须独自走完一生,但这不代表心灵上的孤独。每一点共鸣都是珍贵的,它不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陪伴,可能只是某个瞬间的心意相通,哪怕隔着时间与空间。成熟更不意味着“情感需求低”(而且我看这个事百分之八十天生注定),重感情和善于理解是很大的优点,只是成熟的人更善于判断和把握,更善于自我满足而不是要求他人。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学习。下次看到绝妙的文字或者极佳的电影,如果不知道告诉谁好,不妨继续给我们写信。祝日记顺利。正午叶三3Hello,亲爱的正午:我在凌晨一点给你们写这封信。心情很复杂,也不知道具体想表达什么,所以字斟句酌,删删减减,如果是写在纸上我肯定双脚已经埋藏在废纸堆里了。小时候看杂志和报纸我就特别喜欢看编辑人员回复读者来信,二十年来我都生活在广东,因为很多原因没有太多的旅行经历,所以对切身见识较少的我来说,广东以北都是北方,也都是远方,小时候我在寄信者名字旁边看到那些遥远的地名,就已经开始思考遥远的相似性,想象寄信者模糊的面孔和故事,想象他们方言的音调,想象他们家里饭桌上会吃的菜,想象他们是不是跟我一样看小神龙俱乐部,会不会想方设法找材料跟着尼尔叔叔一起做艺术创想,也会不会和我一样不太喜欢和别人说话。我天生就是个安分,敏感,过于沉默,想象力过剩的人,会无缘无故发呆,总是被大人问是不是不开心,也总是衬得别人比较傻,好吧,其实只是情绪变化低,我也不想的。总之我在独处中度过很多年,大概很多人都一样。虽然以前无法通过旅行获得一些经历,但那时候拒绝和别人过多交流的话,我可以疯狂地看电视和书,还可以上网,以至于我在想法上过分早熟,现在想想真是庆幸,没有在不得不去读的垫底的初中变成一个不良少女,没有和红头发的社会青年谈恋爱,没有堕胎或者蹲进监狱。大概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以前家里人觉得我作为一个小孩(也可能是作为一个女孩)性格不太讨人喜欢,我也曾悲伤地觉得自己个性很糟糕,是个怪物,在家里没有任何存在价值,在学校也找不到同类之人和立足之处。自从知道王小波也在沉默里过了很多年以后,我才开始慢慢从书本和艺术构建的理想世界里抬起头看看真实世界。我看看别人也看看自己,那么就不至于觉得和真实世界碰撞的一点擦伤都是致命伤,也不至于简单地认为人情世故就是故事里的起承转合。接受自己是个麻瓜之后,我感到舒一口气,在中国不止我一个小孩没有收到霍格沃茨的入学信。上大学以后我逐渐尝试不那么抗拒人类,但是现在流行起给自己标榜“社交恐惧症”了,唉,更多的人恐怕只是爱用这个词作借口为自己推脱吧,或者只是只想显得自己不那么愚蠢。真正有难言之隐的人,大概率都想显得自己“正常”吧。我记忆力一直很好,看过的东西能记住大部分内容,也能发散联想,我把大部分的表达欲望都转化成了文字,有的是小说,有的是单纯记录,因为我想不到别的东西可以安放我的内心弹幕了。但是我很少将自己写的东西公之于众,即使发朋友圈隔夜我就会删掉。一来是现实朋友太少,不喜欢点头之交过剩的窥探欲。二来是还没找到办法处理别人的看法,以及客观地看待功利。我发现周围人现在表达和交流变得克制起来了,原本叽叽喳喳的同龄人现在更加努力地模仿成熟做派,偶尔会有种滑稽的做作。我其实很佩服且珍惜那些仍在朋友圈随心所欲分享自己真实想法的人,当然,讲的是什么东西得另外说。现在我絮絮叨叨,把自己无法在朋友圈诉说的、普通的心情分享给你们。谢谢你们的信箱,谢谢你们一篇篇的稿件,作为一个新闻系学子,很羡慕你们仍在表达。我现在二十岁,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努力走出小城市,努力地一点点地弥补着出身的差距,努力打着名为“成年生活”的副本。班里大半家住在一线城市的同学即使是所谓的“高考失利”来到这所大学,但他们有着优越的条件却懒散地生活,坦坦荡荡地依靠父母打通关系过得顺遂,不能过分羡慕他们,我还要解决一个人去外地怎么租房以及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点的实习机会的问题。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活不到三十岁,会想象自己四五十岁自杀身亡的场面,或者七八十岁疾病缠身、独自等死的场面。想完我就会觉得生命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但好在尘世中每个努力活着的人都有一点眷恋。我现在时不时做旅行计划,因为找不到人一起出发,便大多时候只能独自旅行了,也因为太怂和太穷,计划只能是计划,唉。我小时候希望以写作为生,现在希望即使不做文字工作者,不为生计写作也要坚持表达和记录,做梦真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希望到生命尽头我还在写着小说,给未来的人增加一点研究垃圾。祝好。期待你们的回复。ObliviateNOON回复:Obliviate,你好。首先,死这个事情不用想太多,它会自己过来找你的。我一直以来的态度是“父母在,不自杀”。而且你说得对,哪个活着的人没有点眷恋。生命么,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的,但也别总打算着活不过三十——万一活过了呢?可能很多人都有跟你相似的青春期:封闭,内向,敏感。等过了那个别扭的年纪,再找到自己的出口,才会慢慢自信起来。写作作为一个出口是挺好的,只要你别想着以此为生。说实在的,我觉得你的写作态度——“不为生计写作也要坚持表达和记录”,比我纯粹和端正多了。旅行别总停留在计划,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年轻的时候,行万里路的经历和感受跟书本一样重要。特别当你见到大山大水,你会意识到自己那些小情小调小别扭是多么没必要。尤其西北的山、戈壁和荒漠,每次我见到它们,都会意识到我的自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