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信箱 >> 电子信箱市场 >> 正文 >> 正文

流沙江小小说小故事十则

来源:电子信箱 时间:2023/3/16
北京治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原创匡天龙鲁沂文学-11-15

流沙江小小说、小故事(十则)

1、由爱因斯坦想到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初到纽约时,常穿一件旧大衣,一位朋友劝他换件新的。他说:“这又何必呢,在纽约,反正没有一个人认识我。”过了几年,那位朋友又一次见到爱因斯坦,发现他依然穿着那件旧大衣,于是,又劝说一番。爱因斯坦却说:“这又何必呢,反正大家都认识我。”

作为一名经常登上大学讲坛,或时常出入上流社会的科学家,其勤俭之风早已养成根深蒂固的习惯。

近日参加廉政学习班,由于时间较短,同学间不够熟悉而叫不准姓名,却大都记住了其所属单位,且伴有核心或边缘部门的戏称。想想,原来每个人自始至终都沐浴在单位的光环里呀。

在单位,你或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办事员,但也必须时刻清醒,因为位轻权重。个人因职业或职务而掌握的权力并不属于个人,它始终是群体权力或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只有相对的使用权或履行权,而无占有、处置或放弃的权利。或许你不处在掌管财权、人权、物权的岗位,但也在行使着受理权、建议权或自由裁量权,稍有不慎就可能给自己埋下“雷”。

当个人影响力到了一定程度时,须时刻警惕前方有“坑”。即使爱因斯坦以自己的学识,让“大家都认识了他”,但他呈现给众人的依然是勤劳、勤勉、勤奋和俭约、俭朴、俭省的优秀作风。这才是真正的风范。

2、李文博:在隋炀帝时期乱世之中一清官

即便在隋炀帝治下,也有李文博这样的清官。

今年4月,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该古墓出土墓志写有“隋故炀帝墓誌”。经过半年多反复论证,11月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权威专家一致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专家称,墓内发现的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作为一代亡国之君,毕竟还留下了两颗牙齿。

在隋炀帝时期,天下大乱,英雄辈出。然而在那样一个乱世,有没有清官呢?当然有,下面这位就是。

李文博是博陵(今蠡县)人,他是隋朝初的名士,从小就性情忠贞耿直,聪慧好学。他每次读书读到国家治乱、政治得失这些地方,都会反复诵读体会。对于忠臣的操守,他十分推崇。在家乡,他的口碑颇佳。

隋文帝开皇年间,李文博投入隋军帐下,作了羽骑尉。他的才德被当时的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晓,薛道衡就调李文博在自己幕府中任检书史,并负责监察侍郎的治政优劣。薛道衡常常让他在厅堂帷幕中翻阅经史一类书籍,并让他观察自己做事。如果侍郎们有善举义行即抄撰记录,对侍郎选用的上陈文辞,薛道衡也委托文博进行评论。

李文博严守道义,甘居贫穷,虽然衣食不富裕,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从不随便交往其他的幕僚,恪尽职守,同辈人没有不敬重的。薛道衡深知其家贫困,曾经常给以资费,进行周济。

李文博才华横溢,通晓古今,对历代的兴衰和治政的方略都了如指掌,然而没有当官吏的才干。李文博在薛侍郎处,由检书史升为校书郎。后又聘任县丞,做了一个辅助的官吏,但经历了数年都没被调整过职务。

数年后,薛道衡已是司隶大夫,在洛阳东都尚书省遇到李文博,对李文博的境遇非常怜悯,遂奏请朝廷批准录李文博为从事。

在洛阳时,李文博曾到房玄龄那里去,房玄龄在大道上送别他。房玄龄对他说:“您生平有高尚的志向,只做正直之事,现在您已经当上了尚书省从事,所以应该合乎平素的心愿了。近来贬斥邪恶褒奖良善,你做这样的事有多少呢?”李文博于是举起手臂高声说:“要使水流清就一定使源头洁净,要使树梢直必须使根部端正。现在政治源头混乱,即使每天免除十个贪赃郡守之官,又能起什么作用!”他为人耿直憎恨邪恶,不知避忌某些言语举动。在这时朝政渐渐败坏,官员们有很多贪赃受贿,只有李文博不改变他的操守。

隋末战乱四起,李文博流迁他处,不知所终。对于一个乱世的清官来说,能被历史记忆已经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了。

3、清官苏琼:哪有机会谈俗事

苏琼是北齐时期的一名官员,他为人正直、做官清慎,赢得了百姓的赞誉,被载入清官史册。

其为官之“慎”。苏琼任南清河郡太守时慎交朋友,凡找他办事的私人信件他一概不拆,对慕名前来交往的人更是慎重。本地有个叫道研的富豪,以放高利贷为营生,常与郡府官吏来往密切,以帮助其催讨债务。苏琼来此地任职后,道研也像以往那样,想与苏琼套近乎拉关系,几次前来拜访苏琼。苏琼明白其来意,故意避开催债话题,而是与其谈佛论经(道研也曾是一位僧人),言辞极其诚恳恭敬,道研无法开口谈起催债之事,只得打道回府。道研回去后,他的弟子问:“催债的事怎么样了?”道研晦气地说:“我每次见到苏府君,他就直接把我带到青云间,哪有机会谈论地上的俗事。”

其为官之“清”。苏琼为官期间不接受任何贿赂,连瓜果之类的礼品也一概拒之。郡民赵颍曾任乐陵太守,八十岁退休还乡。五月初,赵颍自种的瓜果成熟,他亲自送给苏琼两个,苏琼坚决不收。赵颍倚仗年纪大,又苦苦相请留下,表示只是让苏琼品尝新鲜水果而已并无他意。苏琼无奈才将瓜留下,竟放在自己厅堂的大梁上,却不打开吃。家人不解其意遂问,苏琼道:“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其他人听说苏琼收下了赵颍的瓜,于是争相进献新果,但到郡府大门处看到赵颍的瓜还在,就知趣地离开了。

“慎”与“清”正是苏琼做官的固有本色。因“慎”把好了为官的第一步;因“清”守住了廉洁的第一道防线,而我们一些落马贪官在忏悔中道:“碍于人情往来,第一次宴请不得不去,第一次送礼不得不收……”这些只不过是满足自己私欲的托辞罢了。正因“初乐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复难禁”了。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不得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以致贪腐堕落身陷囹圄。

“心正身自清”,为官者一定要保持内心的清净,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在收礼受贿上绝不能有“第一次”,权钱交易上绝不能有“下不为例”,滑向贪腐的道路上绝不能有“第一步”。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在独立行使职权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清醒慎重,切勿认为自己官小权轻,吃顿饭或收点土特产是无伤大雅的小事。事实上,贪欲的膨胀,私利的滋长,正始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领导干部若能像苏琼那样,为官之慎,为官之清,就不会迈上歧途,更不会扛上枷锁。

4、喜欢喝酒容易误事甚至送命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似乎是古代英雄豪杰的最爱。然而,在《三国志》中,因为喝酒而耽误工作甚至丢掉性命的英雄却不乏其人。仔细研读,很耐人寻味。

先说曹操。曹操可以说是三国中为数不多的大英雄之一。他性格豪放,爱喝几盅。有一个雨天,没有事儿的曹操邀刘备喝酒。几杯酒下肚,曹操便开始指点江山。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除了你,就是我曹操了”!一句话让寄人篱下的刘备如坐针毡。事后,刘备便带着关羽、张飞,偷偷地跑了。曹操原本是想控制住刘备,或为其所用,或杀掉以除后患。可是,因为酒后吐了“真言”,让刘备偷偷溜走,日后成为自己的两大对手之一。

因喝酒而送命的当属张飞了。张飞是三国最有名的战将之一,所向披靡,英勇无比。但是,张飞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爱喝酒。并且,每次酒醉后,都会无缘无故地鞭打部下。刘备、诸葛亮都曾多次劝说,可是,效果不大。刘备攻打吴国,张飞从阆中带兵增援刘备。临行前,张飞再次大醉,再次鞭打部下。部下张达、范强忍无可忍,竟然把张飞杀了。

曹植因为文采飞扬,聪明过人,深得曹操疼爱。曹操曾经一度打算把曹植立为太子。可是,曹植爱喝酒,并且不醉不休。一次,酒后的曹植竟然驾车闯了金门。金门是军事重地,只有国家有了紧急军情,大臣们才可以从此门直接面见曹操。曹操得知后,非常痛心,于是,就立曹丕做了太子。可是,曹植仍然不知悔改,嗜酒如命。一次,曹操任命曹植为兵马大元帅,带兵前去解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可是,在临行前,曹植竟然因为喝醉了酒,起不了床。曹操大怒,免去了曹植兵马大元帅职务,改任太子曹丕带兵前往。

酒是个好东西,少饮可以养生。但是,喝多了就会乱性,耽误工作,耽误前程,甚至误了卿卿性命。如今禁止工作日饮酒,看来是不无道理的。好酒的人不妨想想曹操、张飞和曹植。

5、可怜可恨的母爱

北宋宣和年间,在芒山附近,衙门捕获了一名大盗,姑且称他为芒山盗吧。芒山盗为祸已久,一朝落网,人人拍手称快。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芒山盗的母亲。

这位不幸的母亲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赶着去见儿子最后一面。母子相见,芒山盗对母亲说,儿子很想像小时那样,再吮一吮母亲您的奶,那样我虽死无憾了啊!母亲听得心酸,于是解衣。哪知,这芒山盗果真十恶不赦,居然把自己母亲的乳头生生咬了下来,以致母亲流血不止,一命呜呼。你说芒山盗凶残吗?可是他说,自己小时跑到邻居家,拿人家案板上的菜、灶下的柴,母亲见了,每每夸奖,“以致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

这是明人陈继儒所著《读书镜》里的一则笔记。看到一半,我不禁为这位母亲叫屈。想来她也是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罪总不至死吧。看完全文,却又如寒夜饮冰,清冷透骨。在芒山盗母亲眼中,她的孩子是样样都好,于是爱到纵容,便成了溺爱。

想起这则故事,是因为最近在小区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在我们小区,游荡着几只流浪犬,其中有一只黄白相间的,大伙习惯喊它“小花”。小花的脖颈上有一个铁丝环,应该是原先主人为它戴上的。可见,小花是有过主人的,却不知怎么,或是被遗弃,或是走失,成了流浪一族。

随着小花长大,套在脖子上的铁圈越来越紧。有一天傍晚,我散步时看到小花,它在草地上伏着,前爪拼命地挠自己的脖子,那一处被挠得污黑一片。在暮色中,我匆匆而过。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它。过了很久,一位邻居在浅沟里发现了死去多日的小花。小区里的人们都说,小花是被脖上那只铁环生生勒死的。

原来,并非所有的爱都能润物细无声。有时,爱更像一场不甚均匀的雨。我们在意时,便让它满溢,无谓时又任它干涸。所以,才会有了芒山盗和流浪犬,有了以爱的名义酿造的不幸与哀愁。爱的珍贵之处也许在于,爱不仅仅是一个行动,它还是一份智慧、责任与担当。

6、白套袖的故事

单位新招进两个大学毕业生,小于和小王。小于做事情比较“毛糙”,常出些小纰漏。当然大家会原谅他,因为毕竟他还是新人。小王则显得老到多了,每一件事情他都谨慎认真地对待,做得干净漂亮。有一天,小于向小王取经。没想到,小王却出人意料地讲了个白套袖的故事。

出生在偏远乡村的小王,小时候家境很贫苦,一件棉衣穿一个冬天都没有换洗的。为了防止把棉衣弄脏,妈妈给他的衣袖上缝了一层套袖,与同学们不同的是,小王的套袖是块白布做的,一不小心就弄脏。小王央求妈妈:“把我的套袖也换成青色的吧,白的脏得太快。”母亲笑了:“自己爱惜,就不会比青的脏得快。”为了让白套袖始终干净漂亮,小王十分小心,不敢像其他孩子那样用衣袖擦鼻涕、抹桌子,在做事情之前,便想着如何不让自己的白套袖沾灰尘。后来,在一群孩子中,他的白套袖始终是最干净的。小王说:“也许就是这白套袖,使我懂得了珍惜。渐渐地,白套袖已经缝在了心里,后来竟然成了工作中的一个标准……”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既然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请记得在生活中多“缝”一些“白套袖”。

7、当官拒绝收礼的尊严和价值

我的叔父官居局长几十年。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春节,我去叔父家走亲戚。到了晚上,叔父家的敲门声总是响个不停。叔父让我负责从猫眼里往外看,凡是拎东西者一律不准开门,空手来的,倒是开门欢迎。问缘故,叔父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你开门收了人家的礼,咋好意思不给人家办事?而送礼让办的事,大多是违规违纪的事。办吧,肯定要犯错误;不给办吧,收了人家的东西不给人家办事,咋还有脸再见人家?当官的人,得要有尊严……

当时我对叔父的话不甚理解,等我长成大人后,有天在官员犯罪的纪实报道中,提到这样一件事:一群开发商打赌,说谁能一个电话把本市的市长叫来,算谁最有能耐。有一开发商立马拨通了电话,没几分钟,市长即刻驾到。这位开发商赢了,他炫耀说:市长算个球呀!那是我平时喂熟的狗!敢不随叫随到吗?

我想,所有看到这则报道的人都会唏嘘:堂堂一市长,因收了人家的贿赂,竟被开发商称作是自己“所养的狗”,当官的尊严何在?做人的尊严又何在?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理解了当官拒绝收礼的叔父,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尊严的价值。

8、居里夫人家里孩子们的小玩具(名人故事)

朋友到居里夫人家做客,发现其小女儿正在玩的“玩具”,竟然是英国皇家学会刚颁发给居里夫人的金质奖章。于是朋友诧异地问:“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曾经的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居里夫人告诉我们,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应该有小孩子玩玩具一样的心态:先是惊喜兴奋,三分钟新鲜劲儿过去,就该把它放下了!

9、名人们“谢绝”别人的做人处事处世智慧(名人故事)

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为自己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去了许多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大概名人、要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麻烦,都需要拿出谢绝的勇气与智慧。谢绝和拒绝还不一样。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词,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钱钟书先生生性淡泊,最烦应酬,特别是晚年,几乎谢绝所有宴请、演讲、兼职和采访,尽管人家都是好意。可钱先生不这样看,“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他这样谢绝那些希望拜见他的读者,倒也不失幽默诙谐。而对于种种胡吃海喝的宴请,他又这样谢绝:不愿“花些不明不白的钱,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似乎直接有余,巧妙不足,但更见先生之清高狷介,也更有成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谁还好意思再上门相邀。

作家茅盾是个温和厚道的人,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年3月,茅盾给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写了封信说:“现在写一点我个人的规划,可是规划是订下来了,能不能完成,要看有没有时间。这就希望领导的帮助。一、帮助我解除文化部长的兼职和政协常委的兼职;二、帮助我解除《中国文学》和《译文》的两个兼职;三、帮助我今年没有出国任务。如果照上面所说,一面挂名兼职这么多,一面又不得不把每星期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开会、酒会、晚会等三种‘会’上,那么我就只能不写小说了……”正是因为他的谢绝太过客气,不够决绝,当然还有“工作需要”,所以不大奏效,他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泡在开会、酒会、晚会上,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在他后半生的三十年里,没有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

与茅盾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谈到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善于谢绝各种邀请和应酬,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他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以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东欧国家文学史》、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卧薪尝胆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大半辈子,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那么,就请你适时关闭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充当“花瓶”的作秀,五花八门的研讨会、颁奖会、演讲会,电视台的名人访谈,名目繁多的大赛评委,能谢绝就坚决谢绝,这里不妨学学钱钟书先生的幽默而决绝的精神,学学克里克先生的巧妙措词和不妥协态度。

10、我们的家风家教家训故事

勤俭持家的故事,不胜枚举。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一生勤俭,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临终前,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勤”字,老二分得“俭”字。老大把“勤”字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家里就没有什么余粮。老二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疏于农事,每年收获的粮食就不多。这一年遇上大旱,家中都早已空空如也。后来,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民间有句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本是:“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这也是有故事的:郭子仪之孙挥霍无度,家产败尽,沿街乞讨来到河西庄,想起了奶妈,便去寻访,问了很多人都说不知道。天快黑时走来一个农夫,上前一打听竟是奶妈的儿子,到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他就问:“你家这么有钱,为何还要自己劳作?”乳母的儿子说:“家产再大,也会吃空。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要我们勤俭持家,才有此家业。”郭孙很惭愧!这家人不忘旧情,便让郭孙在家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道:“真是三十年河东荣华宝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这些故事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勤俭兴家奢侈败。

勤俭这个词对大家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自古以来这个观念一直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关于勤俭的名言名篇也不计其数,对今天的我们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然而,此诗却并非李商隐首创。据《韩非子·十过》记载:秦穆公有一次问由余:“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覆亡的原因是什么?”由余回答说:“由于勤俭而使国家兴盛,由于奢侈而使国家覆亡。”尧,用瓦罐吃饭、饮水,天下部落没有不服从的。尧禅位给舜,舜开始讲究起来,用木雕的碗吃饭,结果有十三个部落不服从他的命令了。李商隐借鉴了这一典故并取其意,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加以总结。

《咏史》全部内容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古代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在于勤俭,奢侈则招致灭亡。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这一观点都是值得铭记的。

再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为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时常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勤俭不可奢侈。他在《训俭示康》中写道: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意思是说: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真奇怪呀!

这些名言名篇中蕴含的哲理,至今,对我们依然有着很深远的教育意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一共八条,其中三条与勤俭廉洁有关,如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七条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第八条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给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我们尚俭,修身,齐家。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从小事做起,从节约水、节约电、节约一张纸做起,不随意“挥霍”。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我们要将勤俭作风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将勤俭二字牢记心头,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作者简介:匡天龙,笔名有流沙、流沙江、匡天龙、匡花坛、匡花堂、匡语堂、匡天马、洪湖浪、洪湖浪涛、流沙江河等。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年中秋节生人。现年45岁。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汴河镇剅口匡家祠堂村匡家湖街人,有著作多部。现在是广东省广州市金火学校校长。祖籍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渣津镇匡家村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