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信箱 >> 电子信箱介绍 >> 正文 >> 正文

村子被拆故事不能丢老人为郑州这些村写下

来源:电子信箱 时间:2023/3/18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m.39.net/news/a_6169082.html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周广现文张琮图

核心提示:“我们村子拆了,但我们村的来历,还有先人是如何在这里生活的,这些故事不能丢。”为了传承好村庄的“故事”,79岁的郑州市金水区退休教师杨文森,从年开始迷上了写“村志”,他独自一人写了金水区杨槐村的村志和杨氏族谱,并参与了《关虎屯村志》《陈寨村志》和《柳林镇志》等村、镇志的写作,15年来,他写了约万字的村镇志和家谱。

79岁退休教师,15年来写了约万字的村镇志和家谱

今天(4月11日)上午,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社区,因为杨槐村于年拆迁,目前还未回迁,杨文森暂住在花园口社区里。

杨文森的家很是普通,客厅里除了一组沙发,一个茶几外,再无其他家具。记者赶到他家时,他正在对杨氏族谱进行最后的修改,茶几上堆放着《杨槐村志》《关虎屯村志》《陈砦村志》《祭城镇志》等已经出版的书籍。

“《杨槐村志》共万字,完全是我一个人写的,《关虎屯村志》是我和郭增磊共同主编完成的,其他村、镇志,我是参与了编篡工作。”杨文森说,他今年79岁,退休前是金水区的一名退休教师,从年开始,他“迷上”了村、镇志的写作工作,15年来,单是他自己亲自写的村、镇志和杨氏族谱就有约万字。刚开始,他是手写,后来他又学会了用电脑写作,还学会了用电子信箱收发电子邮件。

“我们村子已经拆了,大河村遗址是我们村的村民首先发现的,我们杨氏先人从山西代县到山东曹县,又辗转来到杨槐村,这些故事不能丢了。”杨文森说,单是写《杨槐村志》就耗费了他5年多时间,他走访过的人有多人,他还先后到山西、山东、云南等地搜集材料,他的电子邮箱里,光收到的邮件就有几千封。

在此之前,他还参与了《关虎屯村志》《陈砦村志》等村志的写作,如今这些村志都已经出版发行,他感觉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事,一件“很快乐的事”,虽然没有什么报酬,甚至他还付出了不少差旅费。

“《杨槐村志》是杨槐村历史上第一本村志,杨文森耗费5年时光记录了杨槐村的变迁和众多历史故事,村志出版了,他却没让村委会报销过一分钱费用,村民为此都是称赞不已。”金水区杨槐村委会负责人杨海州说,因为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而且从古至今逐一书写,《杨槐村志》出版后,很多人都向他要,杨文森真是干了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

“村里故事多,村志就如同一副历史画卷”

“写村志一定要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用第三人称写,不能用形容词,所写的人和事必须真实可靠,经得起考验。”杨文森说,通过写村志,他也了解了很多“活生生的故事”。

杨文森说,以前他只知道大河村遗址在他们村,但当时究竟是怎么发现的?在杨槐村的土地上,为什么叫大河村遗址?写村志时,通过走访当事人,他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年秋,杨槐村村民杨树森等6个人在村里挖红薯窖时,发现一道砖墙,顺着墙挖,最后才知道是个“券堂墓”。村民杨海潮进去后,发现墓室中有两具尸骨,尸骨上各放一个护心铜镜,尸骨中间还有一把一尺多长的剑,还放有6个灰色陶罐。

村民挖出了老物件后,有村民说:“文物对咱可能用处不大,但对国家来说可是宝贝,应该把这些东西尽快交给有关部门。”后来,村民村民通过柳林公社总机给郑州市博物馆打通电话,报告了发现古物的详细情况,后来,博物馆派人来把古物带走研究,并通过进一步挖掘开发,最终认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后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经走访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李昌韬,他才知道,遗址名字本应该是“杨槐村遗址”,因为这个遗址就是在杨槐村的土地上发现的,但根据考古界惯例和遗址有古河流穿过、特别是北望黄河,所以被命名为“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还有,他小的时候,就知道村子周围有一圈水坑,但这个水坑是怎么形成的,他并不清楚,后经走访一些老人和查阅历史资料才知道,这个水坑原先是一圈水寨。原来,在清朝末年,为了抵挡匪寇的骚扰,当时村民在村子周围挖了一圈水道,并把贾鲁河的水引过来,一圈水道包围着村子,如果遇到危险情况,他们把吊桥收起来,外人就很难进入村子里。

杨文森说,他和郭增磊一起主编《关虎屯村志》时,走访了年周恩来总理来关虎屯视察时,见过周总理的人,几位亲历者详细讲述了周总理视察时的情景,大家对周总理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对村民的关怀,至今仍历历在目。

“村里故事多,村志就如同一副历史画卷,它真实的记载了一代代人的生活。”杨文森说。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裴申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