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1月7日电题:城市的倾听者
新华社记者洪雪华
一个紧急来电从内地打进香港特区政府电话中心。
来电者的声音有些失控,她着急返回香港参加母亲的葬礼,但不了解检疫安排。客户服务主任告知了最新检疫政策,来电者道谢后挂断了电话。
这样的来电不少。客户服务主任廖伟乐介绍,疫情期间,电话中心协助部分政府部门接听与疫情相关的电话热线,为市民答疑解惑。
这个电话中心成立于年,全年24小时运作,市民拨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或投递信箱,便可以查询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食物环境卫生署、社会福利署等23个政府部门的服务信息,也可以提出投诉、建议。
(小标题)“因为这份工作有意义!”
疫情影响了亲友的团聚,也增加了廖伟乐的工作量。成为客户服务主任已经五年多,他负责接听市民来电,最忙时一天接听了65个来电。
“时刻紧绷着神经。”根据绩效考核要求,廖伟乐需要尽可能在12秒之内接听来电,这意味着在第四次电话铃声响起前,他必须拿起听筒。
电话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中心共接到万个来电、万封电子邮件,平均每天约有18个来电和电子邮件,大部分来电是在12秒之内接听的。
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有意义!”廖伟乐脱口而出。
他记得,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来,超过人受伤,多处有树木和棚架倒塌。大量求助电话涌了进来。
他接到一个来电,电话里老人无助地哭诉,有大树倒塌在屋顶上。他安慰老人,并紧急转告相关政府部门,大树最终被移走。
世间百态,藏在每一个来电里。还有来电者称准备自杀,客户服务主任迅速联络救援部门,救援人员很快找到来电者的位置,成功将人救下。
“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条温暖而有责任感的电话热线,在关键时刻把情绪受困的人从溺水的深海里拉出来。”有客户服务主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这个故事,更多人知道了“”。
为什么叫“”?官方网站介绍:“1”代表一个电话号码,“8”代表做好政府部门的工作,“2”代表24小时运作,“3”代表广东话、英语、普通话。
(小标题)“系统”帮助工作
面对这么多来电和电子邮件,电话中心如何运作?
负责管理工作的助理效率专员林国伟介绍,电话中心主要通过三个“系统”进行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根据过去三个月内每天来电数量及时间分布,安排工作人数、员工休息及用餐时间;“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自动派发市民查询或投诉个案;“绩效管理系统”评估客户服务主任的工作表现。
早班时,廖伟乐会提前10分钟抵达办公室,参加员工简报会后,登录“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处理电子邮件,并等待着第一个来电。下班前,他会登录“绩效管理系统”查看当天的工作表现评分。他每天工作约9.5个小时,大概每三个月会被安排一次连续五天的通宵值班。
电话中心目前约有位全职及兼职客户服务主任,分别在油麻地和葵涌设立办公室。一个正常工作日有位至位客户服务主任值班。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是廖伟乐的惯用开场白。面对老人他会放慢语速细心讲解,遇到着急的市民他会加快语速。
来电集中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白天,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资助、雇员权益、驾照、公司注册、领养动物等。遇到风季雨季,树木倒塌、污水管道堵塞等问题频发,来电数量会增加。
(小标题)“他们热爱这个城市!”
日复一日地接听来电,廖伟乐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市民热爱这个城市。
有人来电反映社区问题,并就此提出个人建议,希望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人投诉高层住户往下扔东西,并及时拍照取证,愿意花费时间作证人;还有人告知街上有砖块松动,留在原地等待政府部门处理。
“只要是市民的意见,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并转告相关政府部门。”廖伟乐说,20年来,电话中心成为市民与政府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市民关心公共事务,政府可以借此了解市民的意见,改善政策和相关服务。
电话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80%的来电是查询,20%的来电是投诉、建议或赞赏。
林国伟介绍,在这个有着多万人口的城市里,有超过1条电话热线,涉及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但市民经常分不清。后来,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电话中心,市民通过一个电话号码,便能查询23个政府部门的服务信息。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电话中心将政府部门的服务信息分门别类,存储于电脑的数据库中,客户服务主任输入关键字,可以快速找到资料。年底,聊天机器人也在网站和电话热线中投入使用,解答特定主题的查询。
就像是城市的倾听者,24小时为市民开放。办公室里,客户服务主任们拿起、放下听筒,电话铃声和交谈声交错。廖伟乐还是绷紧着神经,他要争取在12秒之内接听来电。(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