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回顾了便签学习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什么是拆书?
什么是伪学习?
什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
以及I便签、A1便签、A2便签三类便签的书写方法、误区和标准,今天进行一个实例练习。
也就是拆解一本致用类书籍的一个片段,演示如何将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
R四标准法片段来源于书《搞定》的第页。
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在星期三下午3点22分时,你如何选择下一步行动呢?这个时候,你可以按顺序采用下面4个标准:情境、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和重要性。
前3个标准描述了你每次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个标准则是评估行动的价值大小。
1)情景
每时每刻,你都会受限于自己的行动能力。
只有很少一部分事情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像拿一支钢笔和一张纸就可起草对一个项目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事情都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完成(在家或办公室),或者需要借助某些特定的工具(如一部电话、一部电脑),而这正是限制我们行动选择的首要因素。
2)有多少时间
你所能支配的时间长短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如果5分钟后你必须去开会,你现在就不可能去执行那些耗时更久的行动。
3)有多少精力
你有多少精力呢?某些事情需要你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富于创造力,而另一些只要求你具备充沛的体力。
还有一些事情则对这两方面都没有特别要求。
4)重要性
当你考虑了情境、时间、精力这3个条件后,最后你就要判断哪个行动选项会给你最高的回报了。
现在你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电脑和电话,你的精力指数为7.3,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给客户回个电话,考虑一下新的提案,处理一下语音信箱里的留言和电子邮件,或者联系一下你的朋友,看一看他今天过得怎么样?
用以下格式完成三张便签: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作业示例:
I便签(重述知识,用自己的语言组织,需要注意误区:不要附会旧知):
“四标准法”通过四个要素的考量来选择下一步的行动。
1、情境
情境即当时的时间,适合干些什么事情,有没有一些场地或者工具的限制,比如上网你需要一台连网的电脑或者手机。K歌,你去要需到KTV才能唱。
或者你在爬山,显然只有等到回到家才能洗上热水澡。
2、时间
时间即做这一步行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你的时间够么?假如你想约朋友看电影,可是你现在只有30分钟,显然看电影是不合适的。
3、精力
你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做,你因为昨晚加班,第二天早上昏昏沉沉,那你就不适合想一些重大决策性问题。
你可能比适合做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比如整理工作周报、写一个会议纪要之类的。
4、重要性
重要性即这件事情的价值,是否值得你这个时间来做,它带来的回报是否是当前最高的。
比如下班前的半个小时,是准备一下明天的日程,还是对今天和老板的谈话做一个总结?
A1便签(激活经验,误区:泛泛而谈,四条标准:鲜活、故事完整、与书中对应,有反思)
我每天上午骑自行车上班,下午骑自行车下班,在骑行的路上,我会选择一边听一本书、一边骑行。
因为骑车的时候,无法看手机、也无法看书,我又需要找点时间来学习,所以听书比较适合这样的情境。
通常是一个小时,我大概可以听页,一本4~页的书,基本上一天可以听完。
早上的精力是比较充沛的,头脑也比较清醒。
其实我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听,就看看风景,但是工作和生活都需要精进,就得不断地学习,听书就显得更有价值。
A2便签(应用知识,误区:决心泛滥和感概万千,四条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用21天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时间利用的价值。
每天,制定日程计划,在日程计划制定过程中,用四标准法来进行衡量和选择。
衡量当时的情境是否合适、时间是否合适、精力是否合适,最后评判价值,找到当时最值得做且能做得最好的事情。
把日程计划中的事项,合理地分配到相应的时段。
比如:
早上5:00至7:30,阅读写作。
上班途中:8:00至9:00,听书,写闪念笔记。
9:00至13:00,全力工作。
13:00至14:00,吃饭休息,浏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