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灵感从何而来?”这是写作者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极其无聊,而且假设只要有好的灵感,就能成为优秀的作家?
把灵感变成作品的过程——打字?
显然不是!
不然我可以用电脑每分钟打出来一百个字,而不是一天时间里硬挤出四五页内容。
长篇小说虽然不如短篇小说,依赖灵感,但是好的创意也很重要。
如何获得灵感,如何扩展成精彩的情节,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
灵感不是强迫得来的,它来源于我们的潜意识,发酵于我们大脑黑暗混乱的角落。时机成熟,创作灵感自然会出现在写作者的脑海里,成为一部作品的基础。
以前,我一直以为灵感的产生不受我们控制。
现在,我想主导这个过程,也不是没试过。但我渐渐发现,主动激发出来的灵感似乎总是缺少什么。
这并不是说写作者不能促进灵感的产生。
请注意,我的说法是,时机成熟,灵感自然会来。
当我期待灵感的时候,我能做的就是确保条件成熟。然后就可以放飞自己,像采摘成熟的水果一样,去采摘那些来自脑海里的灵感。
这个说法有点太笼统了。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如何保证时机合适?我相信你们肯定有这种问题。
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其实之前的准备已经在为灵感的到来创造条件了。前面提到的阅读、研究与分析的作用之一就是启发。
我们通过沉浸的方式深入阅读这些作品,深入研究,烂熟于心后,大脑会对有用的情节材料进行加工。
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的。诸如:
多注意。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可以串联起来,就有可能为写作聚集灵感。只要你用心,大家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都是灵感素材库的一部分。
一加一大于二。
剧情设计是一个提质增效的过程。整体的价值远大于各部分的总和。写作者在知道一些信息、轶事、想法、概念的基础上,又找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或轶事,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去处理,像小孩子一样四处玩耍,看能不能和前面的内容融为一体。
保持清醒。
小说创作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走到哪里,总会想到自己的作品。从一天工作结束到第二天工作开始,我们的大脑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处理信息,这样我们在继续写的时候才能更有创造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间歇让大脑休息,但是完全让大脑停下来对我们的创造力是不利的。
欲望驱动。
无论是为了获得财富,得到别人的认可,还是为了证明生命不是一文不值,总有一种欲望驱使着我们去创造。打个比喻,这种渴求就是让储存在我们潜意识里的信息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的酵母。
只要我们不忘这种渴求,发酵就会继续,能打动我们的灵感就会不断涌现。
别忘了来之不易的灵感。
我建议在手机APP上下载一个记录软件,要记得支持语音录入、语音转文字。一有灵感,马上写下来。打字的过程或语音输入,会加深你对这个想法的印象,并把它“推”到你的潜意识里。
晚上睡觉前记得翻翻当天记录的内容。
这可能会让你为没有及时把各种灵感变成小说而感到愧疚。
但是,这样想是不对的,不需要内疚。
记录本上记录的点点滴滴都不是必须的素材,也不必马上翻译成小说。
记录本只是一个工具。它会帮你记录那些可能值得记录的素材。经常阅读可以激活你的记忆,帮助你的大脑无意识地处理材料。
写作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如何使用记录本,使用什么记录本完全取决于写作者的意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合适的方法。
对于新人来说,一定程度的尝试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需要大量的写作练习,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且在创作初期,任何写作经验都是有价值的。你会逐渐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区分哪些想法值得拓展,哪些可以放弃,那些最好彻底忘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