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线?三线是年到年,主要涉及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陕西铜川是沟壑纵横的山城,在这片黄土地的山沟里,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一些以“信箱”为代号的秘密军工厂。在铜川的建设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国防工业,二是战略国防物资储备。
在铜川老区,有两条很出名的河流分别是漆水河和王家河,王家河既是河名也是地名。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铜川地区三线建设的紧张进行中,王家河这片土地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没过几年,一座现代化的军工企业便拔地而起,这便是陕西省东风机械厂,国营厂,在铜川也被称为二号信箱。
东风厂始建于年,由西安“金属结构厂车间”和南京“厂”抽调数百人来此筹建,在一家耐火材料厂的旧址上改扩建而成。东风厂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主要制造口径为60毫米和82毫米的迫击炮。
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国家加强国防建设,东风厂扩大生产规模,先后招进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复员军人还有数百名下乡知青,工厂职工接近上千人。出于国防紧迫性,工厂加大生产力度,到70年代末厂总生产迫击炮超过门。
到了80年代初,东风厂又接收三号信箱多名职工,职工总数接近两千人。那阶段也是东风厂的鼎盛时期,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充足,维持原产品的生产,还生产口径毫米和毫米的炮弹头螺和前后段等。
企业效益好,工厂也大搞基本建设。医院、食堂、影剧院、招待所、灯光球场等,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直至高中。新建数十栋住宅楼,极大地解决了职工住房难的问题。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礼堂每周都会放电影,厂工会经常组织各车间的文体活动和各种比赛。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风产开始自谋出路,寻找适合市场、适合自己的民品。曾经试造过“骊山”牌面包车,合作生产“玉兔”牌自行车;后开始生产农用车前后桥,逐渐走出困境。
如今走进王家河老厂,老式建筑的厂房是破的,纵横交错的管道随处可见,已是一堆让人扼腕叹息的工业废墟,给人有一种岁月的沧桑感。这里没有了人声鼎沸、机器轰隆,但废墟却依然可以告诉我们:昔日“东风”的风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