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把人民立场镌入师生心田
复旦大学党委政策研究与改革办公室主任兼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方明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教育战线的根本立场,是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每所高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站稳人民立场,在履职尽责中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理念,才能把立德树人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在实处,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早日实现教育强国梦想。
坚持以人为本办学,落实师生的获得感。师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依靠,办学治校先让师生满意,才能让人民满意。要把提升办学质量作为首要问题,扎实提高课程质量、教材质量、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校园生活体验,回应学生期待、满足师生需要、接受社会监督。要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坚持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解决师生最关心的问题、做好师生最期盼的事情、化解师生不满意的矛盾,做到治理改革问计师生、发展成果惠及师生、管理服务师生一线,让师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尊重、权益和服务。
坚持育人为本教学,激发师生的成就感。只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有全人类的解放;只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全民族素质的提升。教育民生最终要通过学生个体的茁壮成长和为国成才来体现。迈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解决规模与质量之间的普及化矛盾,归根到底是解决广义的“教”“学”质量问题。要以学生个体为中心,激发每名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相互成就,提高育人针对性。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广泛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加深对学习主体、学习过程、学习成效的认识,增强育人有效性。
坚持扎根人民治学,内化师生的使命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把人民至上的信念镌入每名师生的心田,引导师生把心系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师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做尊重人民、造福人民的学问,培养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学生要站稳人民立场,深刻领悟立志为民、立身为民、立业为民的道理,清楚自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知道奋斗为了谁、依靠谁,自觉把小我融入人民大我,把个人成才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体发展融入广阔高远的伟大事业,拜人民为师、为人民拼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扎根中国大地加快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
增强教学课程供给,升级人才培养理念。一是准确认识教育理念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为中心再到以课程“建”为中心的变化。围绕时代需求、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发展方向、新技术最新前沿,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增加课程供给,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以增强课程供给为核心,全面升级人才培养方案。二是科学应对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授到素质教育再到价值引领的变化。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意义,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科学运用课程思政的方式;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三是主动推进从大类招生到平台课程再到专业设置等各方面的培养理念变化。在“双一流”建设中突出人才培养第一导向,以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相关学科关系生长,实施大类招生,拓展平台类课程,科学设置专业。
创新教学组织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遵循高等教育从专业教学和训练到通识培养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演进规律。二是加强从院系教学到书院熏陶再到两级管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协同。适应形势新变化,针对教育对象新特点,应对教育任务新需求,探索两个转变:两级管理旨在实现从学校办学院/系到学院/系办学校的转变,增强院系活力;书院建设旨在促进课堂教学与校园生活融合,实现课内、课外衔接。三是统筹人才培养的招生录取、课堂教学、思政工作、课外活动、实践实习、创新训练、就业指导等各个育人环节。通过成立本科生院,再造流程,强化协同,实现“无缝衔接”。
改造教学空间环境,涵养“三全育人”生态。一是加强教室物理空间建设,全面推进智慧课堂教学。通过虚实空间无缝链接,在泛在交互、智能交互、自然交互、多模交互中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二是推动校园共享空间建设,切实营造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在图书馆中建设学习研讨共享空间,在办公楼中通过“开墙破壁“实现办公空间开放共享,在教学楼中通过改造厅廊为学生提供舒适自习空间,通过调整院系分布场所、建设风雨连廊等措施实现不同院系之间链接。三是加快教育网络空间建设,打造物联、数联、智联师生共同体。借助技术赋能,推进数据共享,大力建设慕课平台,提升师生泛在教学互动体验;不断完善智慧校园,提升服务师生效率。
赋能教育媒体专业价值助推教育公平
教育部直属机关团委副书记,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委员、新闻中心主任张平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贯穿始终出现23次的“人民”是不忽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战疫前线“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教育战线“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六稳六保”脱贫攻坚绝不后退……教育承担着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目标。更好的更高质量的教育是好日子的一部分,更是创造美好生活、过上好日子的重要基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光明的未来,首先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公平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阀门。
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过程中,最受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