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崭新的时代命题。3月12日,辽宁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启动会在沈阳市召开,标志着辽宁省正式全面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无人机巡查“穿红色羽绒服的这位女士,现提醒您出门在外行走请佩戴好口罩,特殊时期请做好个人防护。”急匆匆行走的“红色羽绒服”听到劝告声,连忙停住脚步,左找右找,却不见来人,当劝告声再次响起,她才发现,原来是空中飞翔的无人机发出的声响。无人机巡查街面成为疫情防控的“千里眼”,这是沈阳市沈河区信息化战“疫”的一个缩影。无人机空中巡查疫情防控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既要靠在“前线”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也要靠切断病毒传播渠道的社区。社区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末梢”,这个环节对切断病毒传播渠道、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沈阳市沈河区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响了一场保卫群众健康安全的人民战争。无人机巡查、“电子证”把关、“云”上办公……在这次抗疫大考中,沈河区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结合自身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响了一场信息化“防疫战”,“智慧防疫”硬核爆表。无人机开辟空中抗疫新战线“正在搬运货物的工人大哥们,请你们一定要做好疫情防控,戴好口罩,人与人之间要拉开距离……”2月12日13时50分,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街道工作人员小吴利用无人机搭载喊话功能与东陵路62号征收区域一工厂内聚集搬货的工人们进行沟通,并督促他们做好疫情防控。疫情期间,无人机空中巡查成为东陵街道疫情防控利器。东陵街道辖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地域面积大,城乡结合区域多,征收区居民分布松散,社区工作者为抗疫疲于奔命却仍然事倍功半。东陵街道从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将无人机这一“网红”引入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启了“陆空联动全包围”的立体化防控模式。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等优势,从高空拍摄,覆盖范围远远超出地面上的人眼所及,能够做到短时间内无死角全覆盖巡逻,也避免了防控人员与居民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成为街道抗疫工作的“贴心小帮手”。通过无人机空中巡查,街道和社区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人员聚集或不戴口罩出行等情况,更好更快地对辖区居民进行督促提醒,极大地提升了防控实效。“电子证”畅通“抗疫门禁”“出门难,进门更难!”这是疫情防控初期王杰(化名)最直观的感受。家住沈河区万莲街道泉园二路附近的王杰是一名残疾人,平时一个人居住,出门采购生活用品都很费周折。随着疫情加剧,沈河区对全部开放式小区实施封闭化管理,很多老旧小区仅留了一个出入口,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对出入居民进行登记测温,人多的时候,还需要排队等候。这对于采购完生活用品准备回家的王杰来说,无异于难上加难。电子通行证考虑到王杰的实际困难,社区为她发放了一张纸质通行证,进入小区时只需要测温,不用排队登记。但每隔几天就要出门采购的王杰却总是忘记通行证放在了哪里。社区工作者殷素菊听说这个情况后,想到王杰可以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