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电子信箱 >> 电子信箱前景 >> 正文 >> 正文

分心错了吗你没意识过的大脑小剧场,一心多

来源:电子信箱 时间:2024/9/30
现代人生活忙碌,一心多用是很常见的状况,然而很多人却说不要分心,要专心做好一件事情。究竟该不该一心多用?事实上,从大脑的结构来看,一心多用是大脑的正常运作状态,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因为我们有意识的注意力,一次只能在一个目标上。同时处理很多事情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十分流行而且格外重要。如果不随时检查电子邮件、讲手机,并且听着音乐挤上公车,你要怎么活?同时被这么多的资讯团团包围,搞得我们必须不断做决定,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要现在回电,还是等一下?这堆事情还统统同时发生。脑的思考运作其实就像是一脑多用,需要在神经网络中平行进行。资讯被分别处理,接着由不同的神经细胞组群统整起来。所以我们可以同时看、听、吃、闻,还一边思考。原来如此!于是,你可能很快就认为:一脑多用不仅可行,而且还随时在发生!但是,真正的一脑多用可没那么容易。在《打破大脑伪科学》中,就解释了我们一脑多用的时候,脑子里面究竟发生什么事?前额叶皮质:大脑思考的整合平台真正的一脑多用可没那么容易。因为注意力是大脑非常宝贵的资产,而且受到某个脑区的控制,这个脑区在人类身上特别发达。由于它位在额叶前端,因此专家称之为「前额叶皮质」。它也常常被称作「工作记忆体」,可是这种电脑词汇不适合套用在人脑上。前额叶皮质不会储存任何东西,它只会汇集当前重要的资讯。不同脑区的活化模式可以在前额叶皮质汇集成一个新的活化模式。有意识的经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直接产生在我们的前额中。可别误解我的意思!这个前额区域并不是脑袋产生意识的最高控制中心。虽然这区控制了我们的注意力,但意识不仅止于此。意识的产生是藉由活化大范围的脑区,进而使它们同步交互作用。尽管意识的本质在科学界仍有诸多争议,但目前的共识是,一个想法(活化模式)只要在不同脑区和前额叶皮质之间来回传递的次数够多,就会被脑子「意识到」。至于,从这里要如何形成有意识的经验,我们还无法解释。这样看来,前额叶皮质是一个思考的整合平台。就好像我的书桌:桌上有我从书架拿下来的书、从信箱拿来的信件。书桌是所有资讯汇集在一起的地方。在这里完成了这本书以后,我会把书桌收拾干净,准备好进行下一个工作。前额叶皮质无法同时处理不同的任务每个有书桌的人都知道,桌面上很快就堆满东西了。这个问题也会出现在前额叶皮质。为了不让东西满出来,不需要的就得拿走。这对前额叶皮质来说并不困难,资讯来自哪个脑区,只要关掉和那个脑区的连结就行了,活化模式马上就会从意识里消失无踪,从额叶和感官消失(但是不会从脑子里消失,因为潜意识仍然在处理中)。所以说,前额叶皮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毕竟我们只有一个意识)。真正的一脑多用根本不可能。我们自以为的一脑多用,其实只是在不同的事情之间不停转台。这样做其实没有什么好处,我们拿一个看电视的寻常夜晚做例子,就能一目了然。好几个精彩节目在同一个时段播出的事屡屡发生,例如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和《钻石求千金》?同时播。我先看足球赛,可是比赛胶着没进展,我的意识没兴趣了,不得不转台。看了几分钟肤浅的实境秀之后,我受不了了,又转了回去……想当然尔,我错过了刚刚精彩的射门,真该死!好吧,这次足球赛停留一点,结果又太晚转台,没看到黄金单身汉递给谁玫瑰花。可恶!同时看好几台根本不可能。我们的注意力也是这样,前额叶皮质无法有效地切换频道、同时处理不同的任务。它的工作效率,会因为不断错过最好的而节节下降。一脑多用一直都在偷偷发生当中因此我们的意识不能同时解决好几件事,而是快速切换。在不同任务之间快速切换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加强注意力,然后将它引导到新的目标上;第二、注意力必须摆脱原先的目标,也就是说,它必须从前额叶皮质的一个活化模式跳到另一个。前额叶皮质其实也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并不表示脑子里只处理这一件事。举例来说,你在派对上和其他人聊得很起劲。四周还有很多其他人,但你不太留意别人在聊些什么。突然间,你听到另一头有人提到你的名字,于是你的注意力马上转移过去,尽管在这之前,你根本没在注意那些谈话内容是什么。那几公尺外的谈话虽然不在你的意识里,可是其实一直都有进入你的耳朵,直到你察觉有重要的资讯,立刻迅速让它进入你的意识。因此,没错,你一直在一脑多用,只是你没有意识到。因为有意识的注意力一次通常只能放在一个目标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