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子在南京地铁上外放手机声音,巡逻人员看到后,现场开具了罚单,并进行了劝阻。这一幕被网友拍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南京地铁工作人员表示,网传的罚单其实是告知单,目的不是处罚,而是借此宣传和倡导大家文明出行。(6月22日江苏新闻)
对外放手机声音的乘客开具“罚单”,南京地铁的这一做法赢得了众多网友点赞支持。尽管事后证实罚单实为告知单,也即南京地铁制作的文明乘车宣传单,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网友们仍然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有网友建议在全国推广。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公众“苦地铁噪音久矣”。
事实上不只是地铁,其他公共场所手机声音外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也严重扰民,影响公共秩序,不少网友都对此深有体会。因此如何杜绝此类不文明行为,净化地铁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环境,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
而早在年4月,交通运输部就下发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其中第36条规定乘客不得有“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行为。此外,南京地铁也明令禁止手机声音外放,车厢内更是贴有相关警示标语。显然,禁止在地铁上制造噪音,不仅是文明乘车的要求,也是法律法规的规定。
然而近年来,地铁不文明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应的处罚措施,相关规定大多停留在纸面。此次南京地铁对外放手机声音的乘客开具告知单,并进行劝阻,可谓是对不文明乘车行为动了真格。而开具告知单而非罚单,也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措施,效果不见得差。更不用说,随着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也能在更大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对倡导乘客遵守地铁乘车规范产生积极意义。
也正因此,有不少网友建议全国推广“告知单”,这折射出公众对治理地铁不文明现象的期待。面对扰乱地铁运营秩序的行为,城市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将相关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对此,城市地铁管理方加强工作人员巡查监督,通过“告知单”等方式对乘客进行提醒和警示,便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而对于累教不改的乘客,也不妨将“告知单”升级为“罚单”,用实打实的处罚倒逼乘客遵守乘车规范。
当然,巡逻时发现乘客外放手机声音毕竟有偶然性,制止地铁不文明行为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地铁工作人员,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同时鼓励乘客互相监督。其实,保持地铁清静关键还是要靠乘客自觉,只有人人都把文明当作习惯,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乘车环境。地铁是这样,其他公共场所亦是如此。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