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万米海底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
11月10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同步直播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最深的海沟——“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米。这一成就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海科技领域又一次迎来重大突破。
从无到有,龙潜深海,“蛟龙”“深海勇士”“奋斗者”……十多年来,国家迅速发展的深海科技离不开一群“深海的哥”——这是“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给自己和其他潜航员起的外号。
有趣的是,提到叶聪,在为“奋斗者”号点赞的网络热评中,有人说这是一次“从马家沟到‘马家沟’”的胜利。
啥意思?原来诙谐的网友们以此概括了叶聪与“奋斗者”号的关系。马里亚纳海沟此前“喜提”中国网络昵称,叫“马家沟”。巧合的是,叶聪本人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由于校区紧邻哈尔滨马家沟,且诞生了诸多行业内专家,该校又获“马家沟舰艇修造职业技术学院”的“艺名”。
北国冰城、松花江畔、马家沟旁,一片沃土养育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这所极有故事的学校。
大名鼎鼎,桃李天下
一切还要从70年前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说起。
“雄赳赳、气昂昂, ”。年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屡立奇功,但也暴露出军队武器陈旧以及工程技术落后的问题。痛定思痛,年时任 代司令员陈赓回国后,开始组织筹建中国自己的军事工程院校。
油画《运筹》展现年9月5日,应陈赓请求,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军事工程院校筹建会议
年9月1日,大名鼎鼎的“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并举办 期开学典礼。陈赓大将任政委兼院长,毛泽东特地颁发训词。这一天,被视为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坚持“高起点、跨越式”的办学模式,“哈军工”探索出了一条培养高级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成功道路。从年开始,“哈军工”开启“桃李遍天下”模式,向各地输送大批人才,助推我国国防事业发展。炮兵、航空、原子、电子、导弹等工程院系陆续迁往武昌、南京、西安、重庆、长沙等地,助建了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而船舶工程系则改名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留守”在哈尔滨。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
“哈工程”校园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纪念馆
严守秘密,求学报国
峥嵘岁月里,从 颗原子弹到 颗人造卫星,再到 颗洲际导弹;从新型主战坦克到歼-10战斗机,再到核潜艇、银河巨型计算机、神舟载人飞船……几乎每一个国防重大项目,都融入了“哈工程”人的智慧和汗水。这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无名英雄”——宋文骢、邓三瑞以及黄旭华等,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栋梁”。
宋文骢院士:两代歼击机总设计师,被誉为“歼-10之父”
邓三瑞院士:我国潜艇事业的先行者,被誉为“中国潜艇之父”
黄旭华院士: 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严守秘密、求学报国,是他们当年的共同轨迹。为了保密,学校对外叫“”部队,报考和招生都是秘密进行。学生入学后,通信地址也只能是“哈尔滨文庙街xx信箱xx分队”。学院各个系有保密室,给学生配发保密包。上课、学习时凭证到保密室领取保密包。保密包上面有深红色的火漆,不用时在火漆上摁上章,然后交给保密员。教学大楼、实验室等都不允许拍照。所以当学校组织收集历史资料,根本找不到这些场所的照片。
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继续隐“功”埋名,以身许国。宋文骢从事飞机研制工作几十年,但家人根本不知道。有一年,弟弟宋文鸿来探望他,无意间看见书柜里有几本医学类书籍,回去便说:“哥哥现在可能是牙医!”黄旭华年开始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从此“ 蒸发”了30年。直到年一篇报告文学的发表,才让家人知道了他所从事的工作……
弘扬传统,再铸辉煌
60多年过去,“哈军工”的辉煌成绩被载入史册,“马家沟”的故事还在书写,爱国保密的精神仍由“哈工程”继续传承。年,学校更是以培养保密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成立了国家保密学院。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如今,“奋斗者”号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标志着学校收获“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特色办学方略的又一重大成果。同时,也成就了“从马家沟到‘马家沟’”的美谈,让诸多“哈工程”人在国防事业上的贡献为更多人知晓。
致敬,以叶聪为代表的深潜英雄们!
本期编辑:高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027.html